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作者:文/馬孟郊 圖/趙國洪 來源: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發布時間:2016-04-29
歲月的秘藏
鍾乳石又稱石鍾乳,是碳酸鹽岩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
喀斯特地貌深藏地底的溶洞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岩隙縫中,緩慢地溶解其中的碳酸鈣。溶解了碳酸鈣的水,由於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上萬年乃至幾十萬年的歲月過去,生成了美輪美奐的鍾乳石。
石林喀斯特地質博物館收藏有多件鍾乳石珍品,將這些歲月的秘藏展現在世人眼前。這些美麗的石頭穿越數萬年的幽暗歲月,一經出世,驚艷絕輪。
館藏鍾乳石精品——水下金針
高純度的重酸鈣、萬年不涸、平靜無波的水中生成了這件鍾乳石精品,它生於幽暗,卻以無瑕的晶針驚艷人間。該藏品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長的方解石晶針,最長晶針達38毫米。
水下金針
館藏鍾乳石精品——水下金花
它倒掛在水中,自上而下沉積數萬年,只為綻放晶瑩之花。
水下金花
館藏鍾乳石精品——晶穗
向上生長的石筍,在悠長歲月中有水滴自上而下滴落,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它沒有形成常態化的石柱,而是成為頭頂穗狀冠蓋的異類。也許它愛上了那首詩: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畢竟,它在那幽深的地底,寂寞了萬年。
晶穗
館藏鍾乳石精品——石林勝景
它與石林有緣,生成了一幅峰叢沖天的樣子。
石林勝景
館藏鍾乳石精品——彝人火把
石林彝族人過火把節的熱情感染了它,但為它渲染上棕紅顏色的不是火光,是大自然調配的鐵離子。
彝人火把
石林喀斯特地質博物館緊鄰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集收藏展覽、文化傳播、學術交流、旅遊觀光於一體,為全國最大、展品最豐的地學博物館。
5月1日,遊客可憑石林風景區當日門票免費遊覽原價120元的石林喀斯特地質博物館;4月30日和5月2日,石林喀斯特地質博物館將開展學生科普專場活動,學生憑有效學生證即可免費參觀,學生家長可享受半價優惠。咨詢服務電話:0871——67719366